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讲堂 > 德州文化 > 正文

第30期 最热闹的是桥口街和喧哗角-《历史镜头中的德州》

发布时间:2015-12-30 16:15 审核: 复核: 来源: 浏览次数:

学术指导:季桂起 作者:王德胜 来源:http://dezhou.dzwww.com/dzzt/ldz/131897/2015年12月15日

明洪武元年,明政府取消佃户对地主的人身隶属关系,取消匠籍,奖励垦荒,发展粮食生产,德州经济迅速复苏。明定都北京后,德州以其便捷水陆交通区位,被誉为九达天衢。

经济与交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的繁荣,至明永乐九年,德州已是“四方百货倍于往时”,明政府重新规划了城市布局,设立了军市、民市、米市、马市、柴市等商业市场,逐步奠定了德州“漕运所经商贾往来帆樯云集”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地位。津浦铁路、德石铁路的开通,为德州工商业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当年的运河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沿岸类似桥口的渡口密布,这是1890年的运河-沙畹摄

清末民初,德州的商业区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

桥口街。位于运河西岸上,由三段组成,西头叫“桥口”;东边称“牌坊”,坐落着九达天衢牌坊;中间是“西关”。桥口街有浮桥,平时走行人,等来往船只积攒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拆开浮桥过船。民国成立后,德州的潮关从北厂迁过来,官粮漕运,过往船只验货、交税都在这里进行。当时,德县县政府下设盐务局,局内设缉私队,售盐则由鼎裕盐业公司承包,该公司食盐由天津运来,盐场就设在桥口街。水馆驿、金亭馆驿、数帆亭、董子读书台、银瓦寺、将军庙等建筑,坐落在桥口街的周围。德裕和粮栈、山泉池澡堂、桐记酱园等知名店铺也分布在这里,桐记酱园的经理赵桐轩还是民国德州商会的副会长。

商船客船上下客人、装卸货物昼夜不停。桥口的官渡,来往士绅、官宦、行人川流不息。运河里面“舳舻蔽水,舟樯如林”,船工号子此起彼伏,一片繁华景象。

清末民初,随着潮关的取消,津浦铁路和德石铁路的开通,桥口街重要码头的地位逐步消失,1937年,日本人占领德州后,在这里修建了木桥,来往车辆行人不再停留,商号也逐步停业了。

三十年代的南门内很是热闹,洪升魁饭店和大中医院的牌匾清晰可见,远处的庙宇就是永庆寺。

喧哗角。俗称旋风角,大体位于今天的银座中心店位置,附近商铺林立,摊点众多,叫卖声从早到晚不绝于耳,由此得名。清末民初,德州的州道、县衙及官绅都居集中在城里,较大的商号也多集中在这一带。从南门到这里是南门内街,集中了李家大院、卢家大院、魏家大院等豪宅,两边有又一村包子铺、鸿盛魁、东合成、振兴号、源祥号、庆聚祥、德庆成等门店。建于1927年的九章号棉布店,经理王维山,店面在南门内路西,沿街修有20余米长的廊檐,很是气派,该店一直经营到1956年公私合营。据1949年的统计,南门里街仅德义兴、庆祥昌等杂货铺就有13家。喧哗角的东南角是德玉成杂货店,西南角是红砖二层鸿盛楼饭馆;由此向北是旧时的当铺街,1931年,当铺街路西开设了第一楼饭店,经理李凤朝,这是德州第一家营业用楼房,路西还有恒德堂药店、邮政局。规模宏大的永庆寺在则路东;由此向东是市府街,县政府、监狱、法院、公安局、教育馆在这边;由此向西是招商街,城隍庙和当时最大民用市场“小市”就在这里,1934年,招商街路南修建了德州商业的第二座楼房-----青砖二层延寿堂药店,这座建筑一直保留到解放后。

延寿堂当时有两个店,一个在喧哗角南侧的市场街,一个在太平街。

1928年北伐成功后,德县县政府宣传破除迷信,将城隍庙的神像拉倒,大殿两侧及庙内房舍、场地租给商人营业,办成了中山市场,市场包括百货、杂货、饭馆、剧场、茶社等行业,成为德州最热闹的综合性商业娱乐场所,喧哗角更加繁华。

审核 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