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自此,中华民族开启了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大半个中国被践踏,3500万同胞伤亡。白山黑水皆蒙羞,血雨腥风遍九州,战争只在历史上写了四页,却撕掉了将近一半的文明。
九一八,一个屈辱的日子,一腔血泪的记忆,一段伤心的往事。时光的流逝,带不走血与火的记忆。每一声警报声的响起,都在提醒着我们那个时代的痛感,不敢忘记“九一八”,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苦难,为了来之不易的胜利,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也为了民族的振奋、国家的强大。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强的清醒剂。铭记历史、警示未来,这是正义的担当,历史的重任,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使命。国耻勿忘,我辈自强,奋进吧!让历史的风云鞭策我们前进的脚步,让先烈的忠魂聆听我们自强的怒吼,让世界见证华夏的崛起。
1.《重庆大轰炸档案文献 轰炸经过与人员伤亡》
唐润明主编 章开沅总主编,重庆出版社
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5年间日本对重庆进行轰炸218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重庆大轰炸的死难者达10000人以上,超过17600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分繁华地区被破坏,是继德国在1937年4月西班牙内战中对格尔尼卡平民实施轰炸之后,历史上著名的战略轰炸。
这本书收集整理了有关重庆大轰炸的各方资料,包括重庆大轰炸重庆卫戍总司令部有关日机袭渝情况及伤亡损害的调查,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陪都空袭服务总队部关于日机空袭及工作情形的通报,以及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医护委员会下属机构关于空袭救护工作情形的报告等,书稿保持了档案原貌,从中可以看出日军大轰炸给重庆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
2.《王家坝纪事 口粮》
廖荣华,四川人民出版社
这是一部长篇现实主义小说,作者抱着巴尔扎克式的“时代的书记官”的态度进行写作,作品时间跨越了辛亥革命后的百年巨变,反映了川南底层农民几代人生活、奋斗的历史以及川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
这不仅是一部小说化了的家族史,更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农村现当代史。整部小说分为四部分,每部分主题各异,但相互之间紧密相连,且对话大多都是采用四川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作者在百年的广阔的时代背景上,围绕着中国农民的命根子——土地,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土地与生活、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爱情与苦恼、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
3.《引狼入室 晚清戊戌史事新探》
雷家圣,中西书局
1894年夏,中日之间爆发了近代以来两国的首次大战。以此为界,中国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面临亡国的危机,危急形势迫使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戊戌变法随后展开。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甲午战争、百日维新与戊戌变法对相关内容,其中包括甲午战争导火线——朝鲜问题与中日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之经过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清廷朝野对甲午战败的反应、康有为与谭嗣同二人的思想、百日维新后期出现的“借才”与“合邦”之议,以及戊戌变法前后的详细情形。书中对戊戌变法发生的原因、经过与影响,以及当时中国在国际外交上所面对的处境进行了解读,角度新颖。
4.《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
桑兵,四川人民出版社
晚清民国学术名家辈出,佳作如云,这本书就将从具体历史情境出发,带你了解晚清民国的学术界。
书中由整体而具体,从宏观落脚细部,对于近代中国新史学、学术史上的道统与派分、社会学人类学对史学的影响有深度剖析。同时,对于当时的学术交往、学会活动与学术争论也力求和盘托出,文笔简洁有力,让我们在历史的繁复之中领略学术与学人的魅力。作者所揭示的学术史研究路径,无疑也给我们相当启发,值得细心揣摩。
5.《失窃的遗产》
迪娜·戈尔德著 王泽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一栋大楼的归属权案件,唤醒了一起即将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往事。纳粹的党卫军、大型保险公司、德国铁路公司、联邦德国的记录、民主德国的证人、以色列的表亲……这些身影在迷雾一般的案件中若隐若现,让这个本来似乎不复杂的案件变得扑若迷离。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历史,也重塑了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这本书通过一位普通记者的视角,发觉外祖母碎碎念般的往昔回忆中似乎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凭借着职业的敏感性与坚持不懈的对正义的追寻,剖开层层迷雾,发现家族曾经的辉煌,找回被纳粹“偷走”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