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讲堂 > 好书赏析 > 正文

春暖归途 携书启程:你所不知道的乡村1001面丨超星精品新书

发布时间:2025-01-17 10:26 审核: 复核: 来源: 浏览次数:

或许你也曾刷到过这样的视频:

一个年轻人街采村里的爷爷嬢嬢们。年轻人举着奇形怪状的话筒提问:“如果给你五厘米,你会加在哪里?”而嬢嬢思忖片刻后自信回答:“家(加)在成都!”

这番被网友调侃为“已读乱回”的荒诞对话,加上老人们那带有地方特色的“椒盐普通话”,让人忍俊不禁。

然而,笑过之后,更多的却是感动。

视频下方的评论区,网友们纷纷留言,分享着自己的感受。有人说,这些水梨村的爷爷嬢嬢让ta想起了自己的亲人,“笑着笑着,又看哭了”;也有网友感慨,自己的故乡也如水梨村一般,年轻人都在往外走,只有老人被留了下来……

这句话道出一个时代的隐痛。

年轻人追逐梦想的脚步越走越远,而那些留在故乡的老人,却守望着熟悉的土地,等待着偶尔归来的身影。

你有多久没能回家看看了?那些祖辈生活过的地方,还是记忆里的模样吗?

大寒、小年将至,年末的气息愈发浓烈,回家的倒计时也悄然开启,你准备好踏上归乡的旅程了吗?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书页,回归那片熟悉的土地,去倾听那些未曾听闻的村庄故事,感受那份永不褪色的乡愁。

一千个返乡者眼中

有一千种故乡光景

“乡村是个平摊开来的世界,任何事情都可成为公共事件,大家都来观看参与,指点品评,甚至想帮人家拿主意做决定。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添丁进口更是乡村大事,人们争相围观,积极参与,随礼吃席。大周人把随礼叫支应门事,简称为支。谁给谁支,谁与谁相互不支,这都是有讲究和传统的。没有无缘无故的支,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不支,你给我支了我才给你支,你给我不支我也绝不支你。一个门里的,必然要支;住得近的,关系好的,也需要支。至于有利益往来的,那不论多远,都得积极主动地跑着去支。”

——《生老病死》

《大周表情》

作者:周瑄璞著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7

  “中国好书”奖、柳青文学奖等众多奖项得主周瑄璞回到了她的故乡大周村。在她的眼里,尽管岁月流转,大周村的一切依然鲜活生动。然而,村子里的人们却命运各异:见证岁月变迁的百岁老人、带领村子前进的村支书、村里的创业者、丧偶的农妇、外出打工的人们……他们的喜怒哀乐交织在一起,呈现了一个中原村庄的真实面貌

《回家》

作者:梁晓声著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9

茅盾文学奖得主、电视剧《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中篇小说精选集,记录下芸芸众生的生活百态,聚焦时代下的返乡者与离乡者,书写一首关于家的“史诗”。

《像土地一样寂静:回大周记》

作者:周瑄璞著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1

这部长篇非虚构作品讲述了一个河南村庄的由来、传说与故事,呈现了农村巨变背后的世态人心。有读者称赞:“(这本书)打开了六零后、七零后的记忆闸门,展开了一个热乎乎的真实人间”。

《应知故乡事:返乡者眼中的中国乡村图景》

作者:黄灯等编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

    本书收录了30余篇获奖文章,它们来自民间各行各业的写作者:媒体人、大学生、工人、农民……在他们眼中,乡村是什么样的?让我们翻开书页,倾听这些真实而多元的声音

再低微的骨头里

也有江河

“不知怎么,来早的心里忽地掀起一层一层细浪,忽地忘了自己是一个人,而是草原上的一粒尘,一棵草,一只隐在草里的蚂蚱或者壁虎、田鼠、也许瓢虫。以前,那么想要逃离,如今,却生出来这样亲密的感觉,仿佛和这里不可分割,连空气都是甜的。”

——《97》

《霍林河的女人》

作者: 翟妍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3

    霍林河畔,一块从未被书写过的地方,贫瘠而荒凉。然而,在这片土地上,却孕育着一个关于坚持、选择和爱的故事。

"中华宝石"文学奖、长白山文艺奖得主翟妍,从九十年代末起笔,以小姑娘胡来的视角,展开几位乡村女性迥然相异的命运轨迹,书写霍林河畔人民改良盐碱地的艰辛历程,被称为“一部展现了中国农村巨变和乡村振兴的叙述长诗”

《芬芳》

作者:周瑄璞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0


2023年度“中国好书”奖获奖作品,围绕一对在贫困中跋涉成长的兄妹,描绘一个大家族中四代数十人的众生相,再现中原乡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当下的历史变迁。

《时间里的母亲》

作者:胡学文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5

当代实力派小说家、鲁迅文学奖得主胡学文的散文代表作,以真挚细腻的笔触诠释了何为“母亲所在之处便是乡土,关于母亲的点滴回忆便是故乡声声的呼唤”。

《何以为家》

作者:话梅著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2

       这是一段来自女性亲历者的珍贵声音。孱弱的父亲、落难的母亲、抱养的弃婴……没有血缘关系的三人伤痕累累、相依为命,拼凑起一个关于“何以为家”的命题。

书页轻轻合上,而村庄的故事犹未完篇,岁月的长河中,它依旧缓缓流淌,诉说着往昔与今朝的变换,以及那份历久弥新的乡情。


审核 复核